近日,郑州航空港区大马乡马古岗村正值花生收获季节,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大量花生无法及时晾晒干燥,出现发霉变质风险,村里农户忧心忡忡。9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省派驻马古岗村工作队,主动发挥派驻高校优势,积极联系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粮油物资干燥团队副教授陈鹏枭,紧急前往当地开展技术指导,为农户带去科学烘干技术与切实解决方案。
阴雨持续,花生丰收遭遇严峻挑战
马古岗村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村,村民主要种植花生,虽然今年花生产量可观,但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让丰收喜悦蒙上阴影。
“花生收获后必须及时干燥,否则极易发霉变质,不仅影响品质,还可能产生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农户看着堆积如山的湿花生忧心忡忡。河南工业大学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郭少东老师了解到这一紧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粮食干燥领域的专家陈鹏枭老师前来指导。

泡在地里的花生
实地勘察,专家深入田间了解情况
陈鹏枭到达马古岗村后,立即与驻村干部刘伟杰组成考察组,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展开调研。他们首先来到花生种植地块,仔细察看花生生长情况、收获进度以及阴雨天气对作物的实际影响。
随后,考察组走访多家农户,查看收获后花生的家庭晾晒条件。由于缺乏有效干燥设备,大量花生只能堆积在室内自然风干,效果甚微。

深入农户家查看花生情况
因地制宜,科学利用现有设备解难题
考察组重点查看了村里的小型花生加工厂房,详细了解现有设备情况。陈老师发现,虽然该村缺乏专业烘干设备,但有一些基本机械可加以利用。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通风设备和加热装置进行改造,建立简易有效的烘干系统。”陈鹏枭在考察现场指出。

查看花生加工厂房
技术指导,制定科学烘干方案
回到村委后,陈鹏枭立即与村干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基于现场考察情况,陈老师提出了简易烘干技术方案,利用现有厂房空间,合理布局通风系统;分批次进行烘干处理,提高效率;建立临时储存规范,避免二次受潮。
马古岗村党支部负责人马冠超表示“大学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我们急需的科学种植和收获后干燥储存方法。”目前,马古岗村已组织人员按照陈老师的指导方案开始进行烘干处理。
陈鹏枭在返程前表示,“科技助农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将与马古岗村建立长期联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花生保卫战,正成为高校科技助农的又一个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