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俊,男,汉族,1999年10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预备党员,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2018级应用统计学专业1801班学生,2020-2021学年度平均学分绩点4.26。在校期间曾担任理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挑战杯”省一等奖(任队长)等省级及以上科研竞赛荣誉10余项,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等个人荣誉20余项。
座右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书读百遍,以夯实基础
在本科学习中,为了获得良好的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和统计素养,我始终秉持着“以天道酬勤为己任”;始终要求自己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互动,遇到不懂得可以大胆地援疑质理;始终要求自己课堂之下独立及时地完成作业,做到与同学老师探讨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以达到系统地掌握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理统计、风险理论、抽样技术、实变函数、多元统计分析、回归分析、R语言程序设计等学科理论。此外,在平时之余也督促自己不间断英语的学习,偶尔可以阅读一些英文文献,成功通过CET4、CET6,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新笃行,实践求真知
上大学之后随着专业知识的拓展,我知道我离我的理想近了,可有时又觉得远了,因为课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随着理论知识的深化,我告诉自己得将重心移向科研竞赛方面。课余不断地提醒并鼓舞自己去主动联系老师,加入老师的课题,终于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在吴春阳老师和曹峥老师的带领下,由我担任项目的队长,与团队展开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完成作品《谨防大学生“微社交”陷入“伪社交”陷阱——基于14省市8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参与省级比赛答辩,获省一等奖。此外,在学院的宣传帮助下,自己逐渐了解到了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竞赛等有价值有意义的竞赛。自己先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组队参与,三天三夜的不间断的研究让我一次次加深了对于统计学的认识与喜爱,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继续参与相关竞赛活动的研究目标。因此,在获得一定的统计学基础知识之后,我又一次参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主动承担起小队队长的职责。在国赛建模中,采用线性规划、概率数学期望、SWOT分析等模型使掘金利益最大化,获省一等奖;在美赛建模中,选择数据分析D题,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音乐进行统计分析,获国际一等奖。其中不乏课本上
不曾出现的知识点,而通过比赛,更是学会了迎难而上。也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科研竞赛让我体会到了深深的乐趣,让我学会从数据的表象出发去探索其内在的奥秘,慢慢了解了科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具备了基础的科研技能和论文写作技能,我相信自己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告诫自己应以巩固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术科研能力为主,广泛阅读,构建起自身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并发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争取能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这也是我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反思自己大学生活,做到砥砺前行。
服务大众,寻止于至善
为了积极培养自身的其他综合能力,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利用课余闲暇时光加入部分基层的学生组织。在学院里,担任过学生会执行主席,负责理学院各项工作,组织举办过河南工业大学数学文化节,理学院心理月等系列活动,院、校受益超2000人次;在班级中,曾担任班长,尽职尽责,积极为班级体着想,与班级同学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一起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班集体”;在社会实践中,也是积极主动挑起队长一职,自设课题,寒假在河南开封“求生”,300元12人生活5天,暑期前往天津汊沽港镇第一小学交流学习,均评为先进;此外,为全校同学讲高数,开夜校,主办第一届“高数一帮一”活动;也为本专业同学梳理专业课知识,答疑、出押题卷等,小课堂到课达120%。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我成为了“河南省三好学生”,更促使我成为了一名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懂得感恩等全方面发展的时代青年。
我坚信“了解统计学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更加坚信天道酬勤,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快地实现自己的蜕变。
师长点评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曾俊同学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待小事也能做到一丝不苟。在学习上主动性强,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思维活跃,为人坦诚,尊重师长,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生活。
——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统1801班主任、讲师吴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