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论坛 >> 学工论坛 >> 正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作者:高莉    日期:2017-11-07    点击:

近日,拜读了中共中央编写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19篇访谈稿,全方位、多视角地还原了习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知青岁月和历练过程。

书中,在面对不同阶层受访者时,记者都会问到一个相似的问题:初次见到习总书记时的印象是什么。瘦高、朴素、书箱子很沉,几乎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些,而这似乎也正是封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模样。

封皮上的相片照于1972年,那年他19岁,已经在全国贫苦县延川县生活了4年。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闯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办过沼气,挖过水井,建过铁业社……一干就是整整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这7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7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自己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谈到: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了解了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后,愈发感受到这八字的厚重与期望。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居安思危,我们都有理想,也曾豪情万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初心,防止迷失与麻木?人最怕的是心死的尸位素餐,那样整个生活一潭死水,毫无朝气。处江湖之远则修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比一次有力的不忘初心,敲打在心上,怎能不思量?

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到基层一线的“练兵场”磨炼。尤其是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学工教师们,要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激发潜能,打牢成长的根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开阔视野、仁爱之心,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我们的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我们的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言片语,意味悠长。终于,在《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八回,苏轼傲娇的辞职信中,找到了它的出处。“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亦非安理。”于此,撇开习近平总书记国家领导人的光环,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一个广博丰盈、傲骨铮铮的灵魂。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始终“痴迷”读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即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前,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对学工教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了解新动态,才能起到“见贤思齐”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们不仅看到领导人在台上作报告的样子,也了解到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与震撼,一次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表与看齐。习总书记身上彰显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并付诸实际行动!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电气工程学院 高莉)

(责任编辑: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