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之后,我深刻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励志青年,他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我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总结以下三点体会:
1、能吃苦,重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农民同甘苦共患难,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忙前忙后……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习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习近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
看到习主席的行为,想到了我辅导员工作的点点滴滴。对于我们辅导员来说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所想,真正选择学生急需的事情去做,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
2、有担当,办实事
“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
作为辅导员的我在思考,要勇于创新,实实在在为学生成长成才谋划一些系统的机制和活动。
3、爱学习,促成长
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曾感慨到: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这些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习近平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作为指导学生最直接的老师,更是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位为大学生服务。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外语学院 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