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论坛 >> 学工论坛 >> 正文

找寻青春答案 谱写青春诗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刘晓雨    日期:2017-11-07    点击:

最近阅读了习总书记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深刻体会到总书记成长的艰辛与不易。《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生动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青春初长成到22岁成为从容自信的优秀青年的7年工作生活历程。作为一名青年辅导员,我怀着虔诚的心情仔细研读了这本书,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蕴含的精神力量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借此机会,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这“七年成长”的青春磨砺着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强大意志。

他是当时上山下乡青年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来说,他所经历的知青岁月,远不是过农村艰苦日子这么简单。然而,他也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和挑战。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磨练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砺了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强大意志。这足以启示广大青年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到基层实践中去,磨砺意志,增长实干,在基层中历练,在基层中成长。

这“七年成长”的青春承载着实事求是、勇于奉献的家国担当。

在梁家河的乡亲们心中,习近平是“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后生”。七年的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做黄土地的一部分,“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在离开梁家河的日子里,他始终关心着老乡的收入、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是他对“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他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足以启示广大青年,尤其是作为青年辅导员的我,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对待学生,对待工作。我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我们,是学生有疑惑时第一个想要请教的人;我们,是学生有困难时第一个想到寻求帮助的人;我们,是学生取得成绩时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这“七年成长”的青春镌刻着勤奋好学、完善自我的人生高度。

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他最重的行李是那装满了书的两个箱子。农村知青生活,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但青年习近平总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总书记在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讲过“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人动容。在这个物质生活、信息媒体都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多人都有学习乏力、思维懒惰的坏习惯,甚至已经忘了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学习。对比总书记当年在清苦的生活条件下还能做到学习刻苦、思想艰苦,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看看学习上是否太过放松、思想上是否太过安逸,自觉重整行装上路。

总书记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看过这本书,我也在追溯自己的青春,追溯我的大学时光。习总书记插队的时间,恰好是我们现在在校生的年纪,应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需要培养和锻炼的时光。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不仅成为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给予当代青年以深深的激励。虽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是青春的奋斗精神却是一致的、永恒的。只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激情、有奋斗,这样的青春就会充实、温暖、持久、无悔。(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刘晓雨)

(责任编辑: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