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论坛 >> 学工论坛 >> 正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刘红军    日期:2017-11-07    点击:

17—24岁,多么宝贵的一段青春岁月,多么难忘的一段奋斗经历。这个时间段与当下大学生的成长阶段相符,难怪这本书引起全国广大有志青年的热烈响应和共鸣。虽然个人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拿到这本书后还是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似乎总想在零碎的知青们回忆片段中寻找些什么,在老乡们的只言片语中感受些什么。通读后,着实被那段青春岁月和总书记的个人奋斗经历所感动,所鼓舞。我有三点粗浅的阅读体会,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趁年轻,多读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新时代的机遇期,出台了一系列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踏上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其中,习式语言风格特点形象比喻、俗文俚语、诗文引用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原来个人认为肯定是智囊团们的杰作,但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仍然白天劳动,晚上读书,充分珍惜和利用碎片时间,从历史到文学,从外国著作到中国古典诗词,从军事理论到名人传记,真可谓是读贯了古今中外,而且他非常注重对比分析来读书,对任何观点都从不同角度找到作证来验证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又可谓是读通了古今中外。正是年轻时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养成了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才有了40年后的厚积薄发和雄才伟略。因此,对我个人而言,也要向总书记学习,趁年轻,多读书,肯读书,善学习,象总书记说的一样:“好学才能上进。”

二、趁年轻,多奋斗

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害一个人。从繁华北京到穷乡僻壤,从不知农事到拿10分壮劳力,成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 的知青,在梁家河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当上村支书后带头干实事做好事,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率先跳到冰面上,带领村民挖井的情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七年的知青岁月,逐渐将当年的习近平打磨成一个能吃苦、敢吃苦、勇担当的人,他在困境中没有被困难打倒,相反他志存高远,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用7年的不懈奋斗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更是最有意义和值得回忆的。我想对自己和青年学子说,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让每一秒都过的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一天都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中度过,这样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

三、始终心系百姓疾苦

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给自己定位说:“我就是一名农民”,这一定位,既培养了与人民百姓的深厚质朴情感,又切身体会和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坚定了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初心。从知青说和村民说里面可以感受到,当年总书记始终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始终把改善百姓生活环境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他心系百姓,讲求方法,善于深入百姓做思想工作,善于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知人善用推动工作,善于从百姓身上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老百姓拥护是他做好村支书的坚强后盾。联系实际,我们的工作要始终做到心系师生、为了师生。始终站到师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开展工作;多去倾听师生的心声,多与师生就交流,找到工作的方向和切入点;多去关心和帮助师生,解决师生的困苦和问题;多去动员和依靠师生,推动工作的发展。在重点难点工作面前,一定要敢于带头冲锋陷阵,带头担当负责,在利益和荣誉面前,要多想着师生,多让着师生,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我也会继续精读《知青岁月》,加强对总书记的成长历程的研究,进而帮助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内涵。(国际教育学院 刘红军)

(责任编辑:王晓宇)